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成立至今已走过三十多个年头了。回顾三十年来的不平凡的历程,不禁感到由衷的欣喜!
1978年在“科学的春天”中,国家明确了高等学校既是教学的中心,也是科研的中心。1983年5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北京大学设立重离子物理等八个研究所,并下达研究所的专职科研人员编制和科研经费。
当时正值技术物理系刚从汉中搬回北京不久,听到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成立的决定,大家心里憋着的要打“翻身仗”的一股劲儿一下子爆发出来,掀起了第一波建设科研基地的高潮。4.5 MV高压静电加速器、加速器超灵敏质谱计、重离子射频四极场(RFQ)加速器以及射频超导实验室等都相继在十年之中逐一建立起来。这些设备的规模都不大,但都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并在裂变与中子物理、离子束应用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等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设施的研制与应用,一大批科技成果和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涌现了出来,他们中的一部分留在所内成为骨干,更多的在国内外核物理与核技术的岗位上做出了新的贡献。1990年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和技术物理系的有关实验室共同建立了“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为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基地。1994 年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推荐,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又成为全国基础性研究所改革试点单位。
进入新世纪之后,为了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与技术物理系的核物理学科一起并入物理学院。得益于学院深厚的物理基础、多学科交叉优势以及国家对核科学技术的重大需求,重离子物理研究所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与物理学院相关系所获准联合筹建“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并于2009年底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核科研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依托于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的北大核技术专业成为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得到重点支持。在我国核能与核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2010年成立了“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对几个相关学科进行整合,进一步加强了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当前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开展的一些重点工作都得到了学校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例如2009 年在技术物理楼大院建成了总面积超过 1000 平米的射频超导加速器实验室,建成强流CW电子加速器装置,高重复频率THz成功出光。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支持下,建成总面积约为1500 平米的激光加速实验室,世界上第一台激光离子加速器应用装置成功出束。在学校支持下,建成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磁共振成像中心。经过30年的发展,到了“而立”之年的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已成为我国核技术及应用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家“创新驱动”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将满怀信心地踏上新的征途,在科学前沿做出有自己特色的高水平创新成果,为培养新世纪的核科技人才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6年10月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历届领导
- 1983-1986??所长:虞福春
- 1986-1993??所长:陈佳洱,常务副所长:李认兴,副所长:钱祖保(1986-1990)、包尚联
- 1993-1997??所长:陈佳洱,常务副所长:包尚联,副所长:郭之虞、韦伦存(1993-1995)
- 1997-2001??所长:陈佳洱,常务副所长:郭之虞,副所长:包尚联、王宇钢
- 2001-2007??所长:郭之虞,副所长:王宇钢、刘克新
- 2007-2010??所长:刘克新,副所长:王宇钢、樊铁栓
- 2010-2017??所长:刘克新,副所长:樊铁栓、颜学庆
- 2017- ? ? ? ? 所长:颜学庆,副所长:薛建明、肖池阶、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