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本科生主流课程顺序表(循序渐进的方案)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力学3或4
英语2
计算概论3
高等数学5
线性代数4
热学2或3
电磁学3或4

英语2
算法3
高等数学5
光学2或4
英语2
*数理(上)3或数理4

普物实验Ⅰ2
电子线路3

理论力学3
数理(下)3
或 数理4

普物实验II2
电子线路2

*原子物理3或
近代物理3
电动3或4
热统3
平统3
*固体物理导论2(早选)
量子力学3或4
*固体物理4
近代物理实验Ⅰ2
近代物理实验II 2
*固体物理导论2(后选)
毕业论文6





大气科学导论2
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 2
大气科学导论2
(大气)
基础天文学2
(天文系)
  大气天文专业有专业必修课,物理专业都是专业选修课,请查阅各专业培养方案
注意:
  1. 请同学们要改变学习观念,现在实行的是选课制度,给大家一定的按需选择的自由度。上面表里排出的选课顺序是常规的选法,基本上与以前物理系的课程安排相似,发给大家做一个参照系,在选课系统里出现的课除了上面表里列出的主流课以外,还有供大家选择的非主流课,即可以提前修的课,但不意味着一定要选,可以选,也可以不选,但列在上述表上的课至少要在表里所列时段修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这个顺序选课,可以适当提前但不宜赶进度,也不要人云亦云,要量力而行;
  2. 排在同一个学期中加*号的课程内容相近,二者只能选一;特别是选课要注意课程的先后顺序,请参考后面刘川老师的建议。固体物理尽可能在学了两年以后选,固体物理导论(2学分)一般在秋季开课,固体物理(4学分)在春季开课,大家只能根据开课情况选择了。
  3. 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课最好按要求时段选课;
  4. 表中没有列出政治必修课和体育课,可以按学校要求选课;
  5. 对天文和大气的专业必修课,天文专业和对天文、大气感兴趣的有关同学在低年级就要留意选修;
  6. 修专业课:参考各系所网站公布的专业选课建议或咨询相关专业指导老师;
  7. 第三学年开始,课程必修课较少,学生可以选专业选修课,高年级课程,研究生课程,本科生科研工作,双学位课程,外院系课程等。
附:刘川老师关于选理论物理必修课的一些建议

我就与理论物理相关的几门课程谈谈我的浅见,供大家批评指正。涉及的课程包括数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统/平统、量子力学。当然,它们不可避免地牵涉它们的先修课程如:高数、热学、电磁学等。

  1. 数理方法:目前包括两种,一种是3+3=6学分,横跨两个学期(多数物院都选这种);另一种是4学分,似乎主要针对外院的。我不清楚这是规定的还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按理说,如果对于理论比较感兴趣的,显然应当选6学分的,其他专业我不好说,也许有些选4学分也未尝不可。
    推荐先修课程:高数(100%)
    推荐选课时间:3+3 的数理:二上+二下;对高数已经有基础的,可以提前到 一下+二上
  2. 理论力学:没啥好说的,众多课程都与它有关
    推荐先修课程:普物力学3或4(100%),高数(特别是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要学过)(100%)
    推荐选课时间:二上;对高数有基础的,可以提前一下;决不要晚于二下。
  3. 热统/平统:这两个课程虽然都是3学分,但是热统会更详细地讲述热力学而平统则侧重于统计。另外热统也会介绍非平衡统计的初步内容(输运、Boltzmann方程等)。但是平统关于统计部分的内容会更广更深一些。依赖于热学中对于热力学的涉及,以及对于热力学的需求程度可以进行选择。
    顺便说一下,课程中关于系综的讨论会涉及分析力学的内容,因此不建议在理论力学之前的时间选本课程(同一学期选,也许还可以)。
    推荐先修课程:普物热学(100%); 理论力学(50%)
    推荐选课时间:二下或三上;有基础的同学(例如理论力学选得比较早的同学)可以在二上选
  4. 电动力学3或4学分:推荐物理专业的选4学分的。此课程主要依赖于数理方法选的时间。另外说明一点的是,在讲述相对论电动力学的时候,会涉及到分析力学的内容。
    推荐先修课程:电磁学(100%)、数理方法(100%)、理论力学(70%)
    推荐选课时间:三上;数理方法有基础的可以提前到二下;
  5. 量子力学4:最说不清的就是与原子物理/近代物理的前后关系。记得当初院内教师广泛讨论时就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好吧,所以就不说什么了。显然,选过原子物理对于量子力学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当然,倒过来,选过量子力学对原子物理也有帮助。所以,我就不把原子列为先修课程了。
    但是量子力学显然会与数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有关。
    推荐先修课程:数理方法(100%)、理论力学(70%)、电动力学(50%)
    推荐选课时间:三上或三下,取决于上述先修课程的情况,当然,有基础的可以在二下选。

当然,以上都是一般性的推荐,最终选择权还在同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