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第一课”——学习选择

物理学院选课指导委员会 王稼军

随着新学年的到来,燕园正张开双臂欢迎自己的新生力量——2016级新生,我代表物理学院的“本科生业务指导委员会”的全体老师祝贺你们成为燕园的新成员,成为北大物理学院的一份子。

进入北大物理学院的新生,立刻会遇到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就是要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

其实“选择”这个题目很大,因为人的一生都在面对选择,例如怎么学习、学什么,如何成材,选择什么途径成材,选择什么专业,甚至于选择什么人生道路等等。作为学生,当然首先会面对与学习相关问题的选择。一般来说,小学、中学阶段,学习的计划性很强,自己选择的余地较小,可以说很多选择是别人为你们作出的。而过去大学的培养方案,四年里学什么全部都为你安排好了,计划经济色彩浓厚,让自己选择的机会也很少,那么为什么我要说“大学的第一课是学习选择”呢?这与物理学院自03级开始实行的新培养方案有关,与目前大学教育理念的改变,与教学改革相联系。因此在进入北大物理学院之际,需要大家来面对选择,学习选择。

一.为什么要修订培养方案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从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来看,许多交叉学科兴起,这些学科需要宽基础人才,而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需要分层次教育,从科学人才观来看,需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但从教育的现状来看,培养方案统得过死,个性发展空间太小,与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为此我们必须适应这种需求,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立足加强基础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物理学院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思想指导下,认真地分析了高等教育形势,动员全院教师对国内外名校的教学计划核培养方案进行对比、研讨,对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改革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组织各系列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起具体研究各课程大纲,积极慎重地制定了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尝试建立一套合理的、灵活的体现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教学体制和课程体系。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要为对物理学本身特别有兴趣,并且具有物理才能的专门人才提供最佳培养渠道和成长条件,尽快地将优秀学生带到科学前沿,使他们获得发展的空间;又要在保证普遍教学质量的同时,以学生为本,让各类学生能够有适合自己的选择和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使其有能力向其他学科渗透,成为综合型人才。

二.新方案的特点

培养目标:为物理学科、大气学科、天文学科培养优秀人才;为国防科技需要培养专门人才(国防、九院定向生);为其他学科培养基础好、适应性强、可以在各种交叉领域渗透和发挥作用的综合型优秀人才。

新方案的基本特点:

  1. 除了学校规定的校必修课和通选课以外,物理学院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大气和天文还有专业必修课),教学计划对必修课规定了最低学分(见教学计划)。
  2. 提供了小块多样的课程结构,提供若干种课程搭配的培养方案,如普物和理论物理课程提供了两个课程系列(04、05系列),同时进一步调整了课程结构,尽可能将课程模块化,详见教学手册),不同系列课程允许交叉选课,同一年级的同学允许学习进度不同。
  3. 部分课程实行滚动开课,便于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具体见每年的开课计划)。
  4. 对选修课程进行了梳理,做了必要的增减,增加了课程的“多样性”、“特色性”(见教学手册)。
  5. 开设各种层次的“现代物理前沿讲座”,如一年级的“现代物理前沿讲座”由物理学院各学科带头人或校外专家讲授,是科普性质的,目的让学生对物理学院的各个学科所搞的范围、内容和前沿信息,认识物理学院各学科的专家、老师;在进入毕业论文之前再开的讲座就比较深入了。
  6. 允许学生在文、理科各学科交叉选课。
  7. 设置各种层次的研究型学习平台:
    普物综合物理实验:普物实现层次的研究性项目,1学期,完成普物实验后可选;近代综合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层次的研究性项目,1-2学期;设立各种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如莙政、泰兆、校长基金,理科基地基金;
    以上三项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意愿,自愿报名,师生双向选择。

三.如何面对选择

新教学计划是从2003级入学时开始实行的,同学刚进物理学院就会面对新教学计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作出选课决定,包括有的家长都很关心选课,有的同学初来时感到不适应,有点茫然,这是非常正常的。就好比吃集体餐,如果营养师为大家配好了一律的菜谱,你只需要坐在桌边吃就是了,每样吃到,能保证基本营养,但也许不一定配你的胃口,不想吃的很多,想吃的又没有,正所谓是众口难调啊!正因为如此,才发明了自助餐,想吃什么自己挑,对自己知道要吃什么的,或会挑的人来讲,比较适应自助餐,吃得又好又开心,但对有些人来讲,看到那么多花样,什么都好,都想吃,但又吃不下那么多,这就犯难了,取了这个,舍不得那个,怎么挑也觉得吃亏,最后,有的吃撑了,有的没吃好。

选课也是一个道理,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作出正确定选择。新同学进校后,学院会发给每位同学一本教学手册,大家应该首先要认真阅读教学手册,了解培养方案的要求,哪些是规定动作,哪些是自选动作;其次要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尽快了解物理学院各个学科方向的特点、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可以参考各系所网站公布的专业选课建议,还可以通过选修各种前沿讲座、报告来了解学科方向的特点;最重要的是你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擅长或者适合做什么?因为给出来多种可能的选择,如果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会无所事事。

由于物理学院按院招生,大家进入物理学院后不马上分专业,但最终毕业是按物理学学士、大气科学学士和天体物理学学士三个一级学科授予学位,三个一级学科对基础的要求相近,在专业课方面有所区别,一般在第三学期的后半学期开始自愿报名专业意向,第四学期开始选跟专业相关课程。学院为了帮助大家为自己作出安排,在教学手册中,除了一级学科物理、大气和天文在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方面有所区别,在物理学科中,还特别为大家设计了几种典型选课示例:拓宽型、纯粹物理型和应用型,并且根据需要,设计了选课的方案。但这种示例仅仅是示范,也就是说你这样选课将来可能向这个目标靠拢,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一个“个性化”的课程表来。只要课表满足取得学位的最低要求就可以了。

当然作为中学生,刚一进大学门要马上作出选择是困难的,因为了解需要时间,因此实际上,第一学期需要作出的选择也不多,基本上没有关键性的选择,除了要选全校的体育英语和政治课程外,对物理学院的课程只需要以下决定:

1. 决定普物力学选04还是05系列

教学计划对普物课程设置了两个系列,04系列的力学课程周学时3,总共45学时,全学期课,有期中考试; 05系列力学课程周学时4,总共60学时,全学期课(要讲相对论)。两个系列课程的共同点是:大学普物层次力学的基本内容除了相对论部分以外,相差不多,区别是:04系列不讲相对论,某些非基本内容适当降低要求,该系列课是新教学计划中新设置的课,原则上适合拓宽型、应用型、大气型学生选择,也可提供给信息学院、化学院学生选修。当然有的学生在中学经过物理竞赛,力学已经很熟了,不想化很多时间在力学上,又没有通过免修考试,也可以选04系列取得学分。而05系列课程原则上适合纯粹物理型和天体物理学的学生选修。所谓原则上,也就是说现在的选择对将来没有太大的约束,例如有的学生在一年级选了04系列力学,到以后还是喜欢纯粹物理或天文,其他课可以选05系列。

2. 决定是否选已经开出的导论课

大气科学系和天文系的教学计划中有专业必修课(物理学没有),因此为了及早让对这两个一级学科的学生选到一些课,他们分别开设了大气科学导论(大气必修)和宇宙概论(天文必修),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既便将来你不入此行,学分可以作为选修学分使用。

3. 决定是否选 “现代物理前沿讲座”(选修课)

过去学生反映进物理学院头两年只学基础课,不了解物理学院都干些什么,也不认识这些在科研第一线的老师,更不认识同学们所谓的“牛人”了。为了让大家有机会了解物理学院各学科,学院邀请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如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和资深教授讲课,是讲座式的,为大家开阔视野,帮助大家树立学习科学的志向和远大理想。

4. 九院定向生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学院将与九院商议,安排统一的培养方案。

我们认为原则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不宜选过多的课,第一学期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大学学习,在这一学期中,需要把自己放到北大这个环境中来重新审视自己,了解自我,了解周围环境、物理学院甚至北大的学习环境,以及自己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和在年级中的相对位置,由此来决定自己的发展方略。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课是否多多益善?

选课过多导致疲于奔命,学习成绩下降,如选课冲突,课听不全,学不好。所以选课不在多,而在精。

2.选学分高的系列课是否一定收获大?

为了增强教学计划的可组合性,设计了各类系列课程;按需选课,量力而行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同时,选课时应该注意自己的需要,或者是在物理学方面学深学透,或者向天文或大气科学方向发展,还有拓宽自己的基础。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的课程要求,例如宽基础型的教学计划安排中,尽管普物、理论课程选课要求学分相对纯粹物理学少,但并不意味着降低要求,而是要求学生要从化学、生物、地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主干基础课中选修跨学科类课程至少10学分,同样应用物理型也要求从上述学科的课程中选择跨学科课程至少5学分。而对于大气科学和天文型,教学计划还要求选专业必修课。这样配置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来规划自己的课程表,更加有利于大家的发展。

3. 是否一选定终生?

我们所提供的各类培养方案只是示例,供参考,选课方案在四年的学习中可转换、可调整,随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学校规定对所选课程可以试读,二周内可退课、换课。

4. 自主选择余地大是否意味着好混学分

自主选择迫使学生一开始就要思考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个性发展;学分的规定只是最低限,但并不意味着只满足最低要求就够了,现在这种做法是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虽然不强迫大家完成统一的教学计划,但实际上最低学分只保证你能毕业,不保证你的高水平,想要达到高水平,必须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和实力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也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所以减少了学分,增加了选择余地非但没有降低要求,现反对同学们的学习自觉性大要求提高了,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要求也高了,每个同学应该确立奋斗目标,扬长避短,要改变学习理念,减少盲目性,努力提高自我设计和自学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

为了保证新计划顺利实施,物理学院成立了“本科生选课指导委员会”,由12位来自各学科的老师担任指导老师负责指导1、2年级学生选课,指导委员会在选课前安排集中介绍,集中咨询,在平时,采取值班制度,公布电话、值班时间和e-mail地址,为同学们解惑、答疑和出主意。本学期,为了更好地为大家解惑,我们决定指导老师与各小班建立联络关系,指导老师将重点了解所联络的小班同学的选课情况,可以比较深入地与同学讨论学习选课的问题,真诚地欢迎大家向我们咨询,也可以打电话咨询、发e-mail或者面谈,希望同学们多与老师交流、沟通,主动争取老师的指导。

总之,我们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人云亦云;在大学期间,你会感到有很多事情要做,燕园的世界很精彩,吸引你的事情也很多,在此期间,大家要逐步明确自己该做什么,要什么,该怎么做,应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能什么都要,贪多嚼不烂;考虑个人意愿、逐步确立方向 选择最佳路径、努力实现目标。

祝愿大家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选择中得到锻炼,在理智的选择下健康成长。

2016年9月8日